共同体感觉:对他人有贡献是让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

能够解决任何问题的整合性观点,就是发展为共同体感觉。

66.你要重视的不只是自己的利益,还有伙伴的利益。「施」比「受」更有福,这是得到幸福的唯一方法。

  • 共同体感觉,就是由「对他人有贡献」形成的。从「对他人有贡献」做起,从中收获他人的感谢之情,得到他人的回馈和支持,进而在社会中打造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。
  • 阿德勒主张的共同体感觉,概念与基督教等宗教以及当代自我启发论极为相似。要想拥有健全的人际关系、健全的人生,绝对不能缺少共同体感觉。
  • 如果你觉得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,不要愚昧地要求周围的人理解你,而是要主动对周围的人有所贡献。

67.总得有人带头才行。就算没人在意,也没人认同,总之,「由你」开始做起就对了。

  • 「为什么必须爱邻人?」会反问「我的邻人爱我吗」的人,无法进行协力合作的训练。他们只想到自己。
  • 「就算邻人不爱你,你也要爱邻人如爱自己。」这是求得挣脱一切痛苦的箴言。

68.「别人会向我伸出援手。」「我对别人有贡献。」「我是伙伴之一。」这些感觉都能让你挣脱困难的束缚。

  • 「共同体感觉」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中心思想。阿德勒心理学的实践目标就是「共同体感觉」的养成,只要发展「共同体感觉」,就能挣脱一切困难的束缚。
  • 「共同体感觉」有三大要素:1.信赖他人=人们会向我伸出援手;2.信赖自己=我对人们有贡献;3.归属感=我在共同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。
  • 信赖他人和信赖自己互为因果。
  • 感觉不到信赖自己和信赖他人的人,从你开始做起就好了,不求回报,不求别人的认同,从自己开始做起。

69.你是否满脑子只想着自己的事?掠夺、支配、逃避一切的人,是无法得到幸福的。

  • 阿德勒以「共同体感觉」高低为纵轴、以活动力高低为横轴,划分四大象限。两者都高者,就是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」,也是最健全的类型。依据这个理论,共同体感觉高的话,会伴随活动力高。没有人共同体感觉高、活动性却低。
  • 共同体感觉低、活动力高,这种人会成为「支配者」,大力进行「凡事先想到自己」的活动。这种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,人生难得顺遂。。
  • 共同体感觉和活动力都低的类型,细分为「凡事先想到自己」与「不活动」两种,前者是掠夺者,视掠夺别人为理所当然,不知感恩、怨恨不支持他的人;后者是逃避世事者,共同体感觉低、人际关系差,宁愿躲在自己的象牙塔,某些精神病患者属此类。

70.一旦觉得没有了容身之处,精神方面就容易出状况,人甚至容易酗酒。只要做些对别人有贡献的事,就能确保安身立命之所。

  • 各种偏差行为(犯罪者、精神疾病患者、酗酒者、性观念偏差者、自杀者)的根源,都是无法随着提升共同体感觉去得到「在社会中的安身立命之所」,而拼命采取的挽救行动。
  • 这些人凡事先想到自己,感受不到别人的支持,觉得自己被社会孤立,才没了安身立命之所,故而通过实施各种偏差行为,寻求心理上的补偿和慰藉。
  • 罪犯通过欺骗社会、愚弄公权力,得到优越感,这是在缺乏共同体感觉的情况下,为了在社会中寻求安身立命之所而引发的行动。
  • 精神疾病患者博取周围人同情,因病得到免罪牌,替自己得到「要是没有生病就能做到……」的借口。

71.「因为在工作上遭受挫败,所以不想工作。」「因为在人际关系上遇到挫败,所以无法与人打交道。」——这样的人生简直糟糕至极。

  • 有些人认为,比起人际关系上的受挫,不如一个人落得轻松自在。然而,问题是,人只能在人群中感受到幸福。
  • 人生中工作、交友、爱的任务。唯有鼓起勇气挑战任务和达成任务,才能尝到幸福的滋味。

72.绝对不能侵犯对方的权利。若能尊重对方的权利,交由对方决定,就能信赖自己、信赖他人。

  • 侵犯对方的权利,会引发对立冲突。采取强制的方法,会引发对立与围绕权力进行的斗争。

73.不是称赞对方:「你做得很好!」而是向对方表达感谢之意:「谢谢你的帮忙。」只要让对方体验到被感谢的喜悦,就能使他自发性地持续做些对别人有贡献的事。

  • 培养共同体感觉的第一步就是,停止强制行为,增加受到他人尊重的体验。
  • 「感谢」是一种平行视线,「称赞」是一种俯瞰的视线。比起「称赞」的俯瞰视线,「感谢」的平行视线更能增强信赖自己与信赖别人的效果。
  • 增加贡献与感谢的体验对培养共同体感觉而言至关重要。

74.让他人感到喜悦,是摆脱痛苦的唯一方法,只要思考「自己能做些什么」,然后付诸行动就对了。

  • 将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,便能提升共同体感觉,会更靠近幸福一步。

75.与你意见相左的人,不是想要批判你。产生不同声音是理所当然的事,也是意义所在。

  • 提升共同体感觉,类似基督教「拥有邻人之爱」的教义,「不是因为邻人爱我,所以我也爱邻人」,而是「就算邻人不爱我,我也爱邻人」,意即拥有不求回报的爱。
  • 我们应该接纳不同的意见,正因为有不同的意见,才有意义。
  • 接纳不同意见,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思,这是提升共同体感觉的具体方法。

76.认同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认同、宽待对方的不完美。

  • 认同对方与自己的不完美,是提升共同体感觉不可或缺的具体策略。

77.不是「信用」,而是「信赖」。所谓信赖,就是没有任何保证与担保就相信对方的行为。纵使可能遭到背叛,还是选择相信。

  • 共同体感觉是以信赖为基础的。一旦怀疑对方,便无法建立信赖关系,要无条件地相信。

78.就算感到「自己是有价值的」,也不必期待对方的感谢与赞美,因为贡献感停留在「自我满足」就行了。

  • 「虽然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同,但自己做了对的事,也帮助了他人。」这就是感受「贡献感」的正确态度。
  • 要是因为没受到对方的感谢和评价,就感受不到贡献感的话,就表示你常常依赖对方。真正的贡献感不需要依赖对方给予什么,停留在「自我满足」就好。
  • 日本政治家西乡隆盛:「不以人为对象,而是以天为对象,尽己之力,不怨天尤人,扪心自问诚意足否。」不求他人认同与感谢,就是以天为对象,找到身为人的正途,身体力行。
  • 《大学》「慎独」之说,也教导人不要在乎他人目光,坚持做对的事情。

79.不知如何判断时,优先考虑最大团体的利益就对了。比起自己,伙伴的利益更重要。比起伙伴,社会的整体利益更重要。这样就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。

  • 只考虑个人利益,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。

80.不必努力得到不讲道理的上司以及老师的认同,只要当个「市值高」的人就行了。只要以最大共同体为轴心来思考就对了。

  • 共同体中不是只有公司、学校,也包括广阔的世界与国家。当一个人不知如何判断时,以最大共同体为轴心来思考就对了。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